《历朝捷录校评》:拨开岁月的风尘,让经典重现世间
2021-08-20 17:22:17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本次带来的,是刘亚伟、刘源老师的《历朝捷录校评》。

故事要从明代的一本古书讲起。


在隆庆、万历年间,出了一位叫顾充的举人。他笃学善文,尤好史学,耗费多年心血编写出了一部《历朝捷录》。该书以历代帝王为序,对周秦至宋一千七百余年的政事是非予以褒贬。洋洋洒洒十八篇总论,前前后后百余位皇帝,一气呵成,流传四方,曾引得天下学人博览评阅。


明末大儒、民族英雄黄道周曾这样评价此书:“历代世数之寿促,君相之美恶,风俗人才之淑慝,法制政教之臧否,林林总总,宛然都邑之会……是编一出,目录已如日星之昭布矣”。这些流溢的赞美之词,足以彰显当时《历朝捷录》的宝贵。

明朝时史论兼备者众多,故先后有多人为这部《历朝捷录》做了评注与续纂。其中,以万历年间熊冲宇的《镌重订补注历朝捷录史鉴提衡》为最佳。该作版刻精细、字迹清晰、章体严谨、夹注,引证和补遗皆为上乘。熊刻本还收录了内阁首辅李廷机的批注,多详尽得体。除熊冲宇外,余绍崖、黄道周等人也为该书做过注评。

到了清朝,朝廷以修书之名,行毁书之实,处理掉了大量不利于满清统治的书籍。因《历朝捷录》在记述北宋末年的历史时对金朝进行了大肆诋毁,被认为有”视我为夷狄”的嫌疑,故没能逃开被毁禁的命运。


《历朝捷录》也一度为人诽谤,清《四库提要》刻意用粗疏二字抹黑此书。经历了短暂的辉煌,这部内容完备、笔法严正、持论无偏的史学大作,终还是湮没于历史的浪涛中。


一声喟叹,转眼百年。


2020年,疫情突如其来,人们多在家中留待。河南项城的刘亚伟、刘源长期专注于古典经史研究,深知《历朝捷录》价值,早有让《历朝捷录》及其古注再度问世的意图。特殊时期使他们拥有了难得的编纂时间。此书自清朝以来一度失传,近代方见影印本。多年来,始终没有学者对此书做系统化的整理、点校和评论。两位老师悉心竭力,广罗古籍,逐字订注,去讹存真,博采众长,鼎故革新,终成一部《历朝捷录校评》。

《历朝捷录校评》以熊冲宇《镌重订补注历朝捷录史鉴提衡》刻本为底本,以尊古堂刊本《纲鉴历朝捷录》为订正,并重新定下了篇目与章节。为阅读方便,凡是李廷机在句中的注释均放于正文内,而其发明与引证则放在脚注处。


为发明顾充未尽之意,两位老师就周秦、两汉、两晋、前五代、唐、后五代、两宋另撰有七篇补评,附于文中相应朝代之后。书有附录,收录了李廷机的补遗和顾充《历朝捷录》的正文。

校评、校注类的书籍如今并不多见,且多为学术研究所用。但那些被屡次校评的书籍,大都是垂名竹帛的经典之作。正是担心书中智慧不能被后人所理解,才会有不断的校注来补充,代代相传,历久弥新。《历朝捷录》遵《春秋》大义原则,循《通鉴纲目》遗意,叙议糅合,俯仰古今,尽显人君之得失、千秋之功过。

文至最后,附上刘源老师的后记原文。其成书之初衷,文人之气量,家国之情怀,尽现于这篇情真意切的后记中。读罢心间久难平静,更觉《历朝捷录校评》之珍贵。


后记

自理《捷錄》以来,余每覺其文可賞、其事可鑒、其理可味,而未嘗不臨文嗟歎、低迴久之。其后遂與家兄定為付梓之計,欲以饗讀者也。雖不揣冒昧,而惓惓之情固有不可以已者,讀者其諒之。


余嘗聞諸夫子曰:“我欲載之空言,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。”蓋史之為史,昭昭然有其確乎不拔者在,後人讀之,如現目前,此其所以為深切而著明者也。至於其所由作,則以寓王法而行天子惇典、庸禮、命德、討罪之事也。孟子曰:“王者之跡熄而《詩》亡,《詩》亡然後《春秋》作。”惟王者之跡不彰,聖人乃懼而作之,寄褒貶於微言,伸是非於大義,以正天下亂臣賊子之罪而攘夷狄、尊天王也。讀者於此,不可不察也。


余竊以為,既覽《捷錄》而聞其略,又觀《通鑒》而知其詳,復正諸《春秋》《綱目》而明其微,則古先聖哲續史之精蘊,庶乎有以得之矣。雖不能用之於當世,亦可以跂望于將來,守先待後,世之君子,其念此乎!


作者刘亚伟,1991年生,河南项城人,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。2012年以来,专注于公羊学、古典政治哲学的研究。

作者刘源,1992年生,河南项城人,毕业于四川大学材料科学系,长期从事于宋明理学的研究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